盟员风采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盟员风采

传承国医 播撒爱心——记2018年度“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民盟盟员郭芫沅

发布时间:2018-05-03   文章来源:洛盟  浏览次数:13851次

 微信图片_20180503090229_副本.jpg

郭芫沅,民盟盟员、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平乐郭氏正骨法)代表性传承人、洛阳市政协委员、平乐正骨正元堂院长。



平乐郭氏正骨,由郭祥泰创始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历经200余年风雨,传承八代,建立了“整体辨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动静结合”的理论体系,形成了“手法整复、骨折固定、药物疗法、理筋按摩、功能锻炼”整套疗伤技术。正骨传人清代时医过慈禧太后、左宗棠等宫廷贵族,民国时医过蒋介石、张学良等党魁政要。新中国成立后,郭家大院里走出“一代宗师”高云峰、“中华骨魂”郭春园、“正骨泰斗”郭宗正 、“国医楷模”郭维淮等一大批出类拔萃、驰名中外的正骨名家,曾为邓小平、李先念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看病。高云峰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平乐正骨由小到大,由民间融入社会,由家庭走向国内外,成为我国重要的中医骨伤学术流派。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试点保护单位。



2007年,中央电视台介绍平乐郭氏正骨的优秀纪录片《正骨奇术》,在央视一、四、七、十频道多次播出。2008年,根据平乐郭氏正骨的传奇故事编写的四十集电视连续剧《大国医》在央视及全国多家电视台热播,平乐正骨蜚声遐迩。



郭芫沅幼蒙家学,惟爱岐黄,《药性赋》是启蒙儿歌,《汤头歌诀》是识字课本,正骨手法成为女红,祖传秘籍成为必修课程。祖父郭宗正的诊断桌常常留给郭芫沅一半,让她在那里读书学习;父亲郭志忠捏骨的诊疗室经常是郭芫沅活动实践的场所。祖父讲医典开悟她明白医理;父母讲老祖宗医世活人的故事,增强郭芫沅学医习医的信心。耳濡目染,学习了不少中医、中药和接骨、展筋方面的知识。



年龄稍长,粗懂人事,祖父就带郭芫沅到他参与创办的洛阳正骨医院子弟班学习,三年时间转瞬即逝。期间,郭芫沅聆听了爷爷郭宗正的正骨医学理论,领略了八爷郭维淮登坛授课的风采。他们的亲传面授使郭芫沅学业日进、心胸大开。



1984年,祖父郭宗正73岁从洛阳正骨医院退休,在平乐老家郭氏先人们看病的地方,重新组建平乐正骨医院,1988年办起了洛阳市平乐正骨学校。那一年郭芫沅大学毕业,毅然回到家中帮助祖父办校。从那时候开始,郭芫沅陪伴爷爷,当老师,当校长,当医生,当院长,直到2011年元月年届百岁的他在诊桌前安详离去。23年,在人生的长河中,短暂而又漫长,郭芫沅读懂了平乐正骨的杏林春暖,也铭记了郭氏先祖的橘井泉香!



一、教书育人



1988年,洛阳市平乐正骨学校开始面向全国招生。郭芫沅追随爷爷教书育人,授业传道,满腔热血只为学生可以学会、学好平乐正骨医术。



那时,到平乐正骨学校学习的学生一是地域分布广,南至广东、福建,北至新疆、吉林,天南地北都有;二是年龄差别大,兄弟姐妹同窗,父子叔侄同学的比比皆是,可以说老、中、青三代结合,管理起来难度很大。



郭芫沅在学校里,除了带一门骨伤课外,主要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她常常思考:一个好的管理者,必须了解管理对象,要管好学校,首先得了解学生。了解必须从关心和沟通开始,哪个学生好吃米饭,哪个学生好吃面条,哪个学生口味重,哪个学生喜吃辣,哪个学生体质不好,哪个学生家境贫寒,该帮哪个学生解决什么问题,郭芫沅都一一铭记在心,并尽量安排得有条不紊。



学校最显著的特色是中医正骨,对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安装电教设备,让学生在教室就能观看“直播”的骨伤手法操作;在征得病患同意的前提下,带病人走进课堂,以实例进行教学;要求学生课堂上认真学习理论,课余时间到医院见习,以此来巩固提高学习效果。闲暇的时候,带学生上邙山实地辨认草药、了解药性。十几年间,哪个学生骨伤基础学得较好,哪个学生推拿按摩动作标准,哪个学生中医诊断学得扎实,哪个学生创伤急救做得到位,该给哪个学生补习什么功课,郭芫沅都一清二楚。



有一个叫郑小春的甘肃学生,受凉感冒烧成了肺炎,3天3夜昏迷不醒。郭芫沅是老师,也是护士,更是母亲,给她打针喂饭,悉心照料,问寒问暖,直到她清醒康复。



郭芫沅当老师,既管学生的三尺门里,还管学生的三尺门外,和学生建立了定期联系制度,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掌握他们的医疗动态,认真帮他们解决困难。2002年,广东的姚欣胜、姚欣杰学业完成,哥俩决定回广东开医院。郭芫沅亲赴广东,帮助他们筹建医院,反复告诫他们:患者无论贫富贵贱,为医者一定要先救人;医术上要追求精益求精,不能有半点马虎。医院走入正轨,才返回洛阳。哥俩没有辜负郭芫沅的期望,为不少贫穷民工减免了医药费。远在洛阳的郭芫沅知道后倍感欣慰。



多年来,郭芫沅带领的平乐正骨学校为国家培养了3千多名正骨医生。这些正骨传人分布全国各地,大都成了当地的正骨名医。



二、汶川救灾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郭芫沅马上致电中国红十字会,申请赴灾区救灾,很快被批准。513日一大早,郭芫沅带着7人医疗救助队,出发赶往灾区。救助队立刻投入紧张的工作,对幸存者和抢险救灾中受伤的官兵进行救治,包扎、止血、打石膏、上夹板、手法整复,3天3夜不眠不休,为数十名伤残人员,赢得了救治的黄金时间。



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茅坝村废墟的一个低洼处,蹲着一位满面尘灰的老大娘,身边支着一口铁锅,用捡来的柴草、纸片烧着开水。面对此景,她和队员们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备的面包、牛奶和方便面。一整天,他们每人只吃了半包方便面,喝了半瓶矿泉水。



随后,他们辗转到了绵阳游仙区,看到当地医疗条件十分简陋,毅然将带去的价值5万多元的骨折夹板、石膏等固定器材,捐给了当地红十字会。在绵阳,他们一边救治伤员,一边当心理医生,耐心细致地做伤员的思想工作。面对那些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受灾群众,他们强忍内心的悲伤,千方百计从精神上对他们进行疏导,尽量减轻受灾群众的心理负担。



作为医生,郭芫沅深深知道,“大灾之后需防瘟疫”,按照带在身上的“郭氏驱温汤”秘方,亲手配制草药,煎成汤剂,送到伤员和救灾军民手中。离开绵阳时,她毅然把祖传秘方献给了绵阳红十字会,让“郭氏驱温汤”在灾区发挥更大的作用。



515日至19日短短5天时间,郭芫沅和她的医疗救助队共整复伤员70余例,骨关节复位8例。



2009年12月,在“中国民盟中央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郭芫沅介绍了抗震救灾的一些做法,受到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张梅颖,民盟中央副主席李重庵等领导的亲切接见和称赞。张梅颖副主席亲笔为郭芫沅题诗:“名门出新秀,大医有真传。厚积三尺冰,非是一日寒。”



三、光祖之业



(一)创办平乐正骨正元堂



平乐正骨从诞生的那天起,开山祖师郭祥泰就写出了《诫子孙言》,谆谆教诲:凡有病投者,有医无类,贫富贵贱,一以待之。德兴业,欺败家,非道地药材,勿入吾之方药。制药大法,贵在信实,切片精良,臼底无私,药碾之下无邪欺。算至正,拨算珠不可有纤毫偏私;秤至公,一戥一称全凭天地良心。



2009年,郭芫沅创办平乐正骨正元堂,爷爷郭宗正专门撰写了《正元堂题记》:“吾先祖祥泰公‘医者仁,仁首德正心守仁正元。‘正元’二字,悬郭氏正堂,以诫勉子孙郭氏正,传承二百余年,及至吾辈,已逾六世。先祖悯怀苍生,信守仁德,贫富贵贱,一以待之。余悬壶,八十载,持己修心,无欲无求,唯遵祖训,不苟纤毫。吾孙芫沅,聪慧仁厚,幼蒙家学,矢志济世,行道至今,不改初衷。今赠正元,以为堂号,冀夕惕若厉,光祖之业,恢弘深邃,造福桑梓。



在正元堂揭牌仪式上,爷爷就“正元”二字作了专门解释,他说:郭芫沅取“正元”之名,其含义有四“正元者,端正医德第一;正元者,正骨医术一流;正元者,扶正人体元气;正元者,宗正元元祖孙传承。”老人家话语不多,字字珠玑,对正元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正元堂题记》强调先祖祥泰公家训,自己严格按祖训处世,赠“正元”为门诊堂号,勉励郭芫沅弘扬平乐正骨,造福社会。爷爷的谆谆教诲如洪吕大钟,时时响彻在郭芫沅耳畔,使她不敢有一丝一毫懈怠。



正元堂一经成立,她就明确了行医理念:继祖业,承古风,精正骨,济苍生。治病当为患者想,痛苦要小,疗效要好,花钱要少。能简单,不复杂;能吃药,不微创;能微创,不开刀。精益求精为病人诊治,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每天晨会,全体员工齐声背诵,要求大家铭记在心。



郭芫沅坚持老祖宗良好的医德医风,以仁心仁术和许许多多的病人由不认识到认识、由陌生到熟悉,建立起本应有的“关怀与被关怀”“感谢与被感谢”真诚的朋友关系。这些人中既有来自北上广深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也有云贵青藏人烟稀少的边陲山区;既有港澳台同胞,也有意大利华侨,还有俄罗斯、泰国等国际友人。



意大利华裔孙芙蓉女士,祖籍浙江温州,多年来关节疼痛,脊柱变形,看遍了欧洲各大医院,走访了众多外国名医,然而众口一词,都说除手术外没有别的办法。2007年她偶然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正骨奇术”节目里看到了郭芫沅的访谈节目,于是便漂洋过海回国就诊。在正元堂,郭芫沅施以中药内服、外敷双向激活疗法,两个月后疼痛大为减轻,3个月后症状消失。一年后孙女士再次回国巩固治疗,又给其加上了经络针疗法,一月后彻底痊愈。中国的中医疗法让西方的医疗专家不可思议。一来二去,郭芫沅和孙女士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她每年都要回来住上几个月。去年,她委托郭芫沅爱人替她在洛阳买了住房,把家安在洛阳,以便晚年到正元堂治疗保健。



去年10月7日,正元堂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他们从香港来,是长期担任蒋介石侍卫长、国民党74军首任军长俞济时将军的儿子和儿媳——俞沧海夫妇。俞沧海夫人姜亭女士颈椎、腰椎长期疼痛,辗转香港、深圳多家医院,久治不愈,痛苦不堪。俞先生偶听黄埔后代忆起父亲曾请平乐正骨第五代传人郭景轩、第六代传人郭维纯分别为蒋介石、张学良治病,触手即愈,经证实后,便千里迢迢来到正元堂续缘疗疾。俞先生说:80年前我父亲寻求郭氏先人为国民党政要疗疾,80年后我携夫人再寻郭氏后代治病,我们老俞家与平乐郭氏真可谓80年风雨情缘。经过18天精心治疗,姜女士病情根本好转,病痛大为减轻,颈部扭动自如,肩部疼痛消失。



在远方客人里,还有俄罗斯的叶莲娜女士。她来中国原是要洽谈一个合作项目,这期间两腿膝关节炎发作,经朋友介绍找到了郭芫沅。郭芫沅让她服完5剂汤药,贴过两贴膏药,疼痛消失。2012年洛阳牡丹花会前夕,再次找到郭芫沅,带走了一个月的草药和10贴膏药。经她宣传,每年都有10余人次的俄罗斯朋友来到正元堂体验中医。



(二)创办平乐正骨文化研究院



2014年12月,为系统研究、弘扬、发展平乐正骨文化,郭芫沅创办了洛阳市平乐正骨文化研究院。



在长期的教学和行医实践中,潜心钻研,大胆探索,力求祖宗之法了然于心,现代医学精益求精。创造“中药双向激活”和“中药微互补”疗法,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无创伤,不复发等特点,成为当今治疗颈肩腰腿疼痛及骨科疑难杂症的最佳方法之一。



正元堂的中药制剂,不仅十分注重传统,而且特别注重创新。磨粉煎汤无不手工操作,膏丸丹散无不人工炮制。在遵循古法的基础上,适应中药材生长环境的变化,用活祖传方剂,不断研炼创新。改良后的透骨散、活血接骨止疼膏等,色纯质柔不过敏,药用价值有明显提高。参与研制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胃舒康胶囊,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奖;研发的治疗创伤骨折、软组织损伤、劳损性疼痛的膏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中药,治疗骨折的中药制剂,治疗颈肩腰腿疼痛的中药散剂,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荣获国家5项发明专利。



郭芫沅主编《郭宗正医案》,由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参与编写《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治疗新法》(副主编),由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主编《平乐郭氏正骨法之临床应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



(三)创办平乐正骨博物馆



2015年12月,为保护、展示、弘扬平乐正骨文化,郭芫沅又创办了洛阳平乐正骨博物馆。以郭氏平乐正骨225年传承八代的历史渊源为主线,以平乐正骨技艺、文化展示为主题,展示平乐正骨历代传人使用、收藏的珍贵中医正骨相关文物和正骨技艺,让社会公众走近平乐正骨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认知平乐中医正骨技艺的发展传承历史和平乐正骨历代传人济世救民的仁心仁术,达到传承弘扬平乐中医正骨技艺、繁荣中国传统中医文化事业的目的。博物馆分行医场景、制剂场景、体验国医、历史传承、文史资料5个区,有藏品500余件,年免费开放时间超过355天,接待观众超过10万人。参观者无不为古朴典雅的风格、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震撼,从而发出由衷的赞叹!



四、造福桑梓



(一)崇德向善



在长期的行医实践中,郭芫沅树立了这样一个信念:就是要让每一个来正元堂的患者都能看得起病,吃得起药,让他们痛苦小、疗效好、花钱少,治大病。医药费用能减则减,应免则免,治病从来不收挂号费,治疗骨关节脱位从来不要钱。有朋友好心问郭芫沅,不收挂号费,如何实现医生的价值?如何体现医着的尊严?每遇这种情况,郭芫沅都耐心解释,这是平乐正骨传承200多年医德医风的延续和体现。对外地慕名而来、经济困难的病人,不但为他们治病,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提供方便。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重症患者,不仅免费治疗,而且亲自登门诊治;不仅为病人治病,而且给病人传递生活的信念。多年来,共为病人减免医药费一百多万元。



陕西省华阴县有位小姑娘,掉进深沟,右大腿摔断。她的妈妈舍不得吃舍不得喝,一心想省下钱来为孩子看病。郭芫沅知道后,对她妈妈说:“你们的吃住郭芫沅包了,没钱我照样给孩子治病”。35天后,孩子出院了,郭芫沅给她们买好车票,亲自开车送她们到火车站。母女俩跪倒在她面前,再三感谢救助之恩。



(二)拥军尊师。平乐正骨正元堂每年8月为“拥军”月,9月为“尊师”月,军人(含复退)、教师(含离退)及亲属医疗费优惠百分之二十。解放军保家卫国,是最可爱的人;人民教师“百年树人”,都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郭芫沅和她带领的正元堂就是用这种方式表达对他们的崇高敬意。



(三)科普健康。一是走出去举办健康讲座。郭芫沅和正元堂的医生每年坚持进机关、到学校、入社区、下农村,举办健康讲座,义诊,教授自创的颈椎、腰椎保健操,传承国医,播撒爱心。2017年7月,郭芫沅联合北京中医药大学、民盟洛阳市委、洛阳市卫生计生监督局组成义诊团,携带近万元药品,前往洛宁县西山底乡北村,送国医下乡,为贫困留守老人义诊。此次活动免费诊疗近300人,发放健康资料200余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二是请进来开展健康活动,利用门诊部医疗设施齐全的有利条件,常年免费举办健康讲座,免费中医诊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这些年来,郭芫沅先后获得民盟中央“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感动洛阳十大年度人物”,“洛阳市第五届十大女杰”,“洛阳市三八红旗手”,“2016年度洛阳市诚信建设先进个人”,“2016年度最美洛阳人十佳人物”, “2017年洛阳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职工”、2017年度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度瀍河区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2016年9月19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承办的《不断发展进步的中国人权事业》图片展,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展出图片80多幅,郭芫沅的“手法接骨”图片参加展览。图片的说明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洛阳平乐正骨”第八代传承人在进行手法接骨。



近日,郭芫沅获得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她说:“在纪念中共“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之际,能获得这样一个荣誉,是对我们民盟盟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服务人民,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大的一个褒奖。我一定会继续绽放中医正骨这一传统瑰宝的光芒,为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多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