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于1月17日、1月18日开幕。洛阳民盟盟员中的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出席大会,为我省发展鼓与呼,来看看媒体上,代表、委员们的精彩观点吧。
两/会/盟/声
1月18日,出席河南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河南省政协委员、民盟洛阳市委会主委夏许峰带来了《关于融合客属文化,推动河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提案》。
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起之源,孕育了诸多意义深远的思想观念。河洛地区,既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客家民系与文化形成、发展、播迁的关键区域。“中原有旧族,迁徙名客家”,全球各地客家人皆自称“河洛郎”。然而,受政治、经济、社会变迁等多种因素影响,河洛文化部分元素遭受边缘化甚至流失困境。这一断裂现象致使河洛文化传承出现断层,难以构建完备文化体系以支撑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
出席河南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河南省政协委员、民盟洛阳市委会主委夏许峰。
1月18日,出席河南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河南省政协委员、民盟洛阳市委会主委夏许峰带来了《关于融合客属文化,推动河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提案》。
夏许峰指出,“当前对河洛文化中客属文化的研究深度不够,目前多停留在表面关联性梳理,如仅提及客属姓氏起源、方言部分相似,而对姓氏迁徙中家族文化传承、方言语音语义变化等深层次内容,以及哲学思想、民间信仰等文化内涵传承交融关系,缺乏系统性研究,儒家思想对客属群体价值观的塑造及演变也少有人深入探讨。”
文旅市场中,河洛-客属文化融合品牌影响力不足。与单一河洛文化品牌或客属文化品牌相比,缺乏独特品牌形象与价值。文化产品营销时,未突出河洛文化为客属文化根源的核心卖点,未将客属文化迁徙融合特色与河洛文化古老厚重感有机结合以塑造竞争力强的品牌。品牌推广渠道狭窄,未充分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与媒体平台全方位、多层次推广,致使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影响力较低,难以有效推动文化产业开发利用。
夏许峰表示,河洛文化区与广东、福建、江西等客家人主要聚居地,尤其是“世界客都”广东梅州,资源整合与合作交流不足。如,河洛文化研究者获取客属地区家族传承中河洛文化渊源一手资料不便,客属文化研究者也因地域限制对河洛文化早期迁徙脉络古籍研究进展缓慢,致使许多文化传承关键节点难以梳理清晰,部分文化内涵演变研究停滞不前。
为此,夏许峰提出以下建议:
(一)战略引领,构筑客属祖源文化高地
全面总结河洛地区与我国客属区域及东南亚、中亚、东欧等地经济文化交流实践经验,加速制定与客属国家及地区政府间文化传承创新中长期战略规划。积极借助中国与上合组织、东盟“10+1”、中阿合作论坛等现有文化交流机制与平台,以构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为依托,谋划将中原文化传承创新纳入“客属祖源”人文合作发展规划,打造深度融入客属祖源建设的全国文化高地。
(二)多元手段,助力河洛文化传承传播
统筹中原文化资源,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中原文化产业发展的引领优势,推动中原文化产业资源要素集聚、融合、辐射与带动,加速创作一批彰显中原特质、富有创新创意的书籍、影视、动漫作品;积极筹备与客属国家与地区联合举办以文化论坛、展览、演出等为载体的“河洛文化艺术节”,利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创新河洛文化宣传传播方式,提升其国际品牌影响力。
(三)深挖内涵,营造河洛文化传承创新联动生态
以河洛文化传承创新为依托,发挥“客家祖源”地文化传承创新纽带功能,主动融入客属区域及“客属祖源”建设。鼓励企业与华人华侨携手合作,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与智库作用,为河洛文化传承创新提供智力支撑。推动河洛文化相关企业积极融入“客属祖源地”建设,实现河洛文化传承创新与企业品牌提升良性互动。发挥河洛地区独特根亲文化、姓氏文化资源优势,激励有影响力的华人华侨踊跃参与河洛文化传播推广。
(四)加强协作,推进“客家南迁之路”申遗进程
由河南省牵头、洛阳市负责,联合广东、福建、江西等客家文化大省,启动“客家南迁之路”申遗工作,尽快将其纳入国家申遗目录。其次,开展河洛地区客家文化普查,全面掌握资源存量。此外,还可以打造一批高水准地标性文化项目,丰富河洛地区客家文化内涵。
来源:大公中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