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于1月17日、1月18日开幕。洛阳民盟盟员中的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出席大会,为我省发展鼓与呼,来看看媒体上,代表、委员们的精彩观点吧。
两/会/盟/声
“河南是中国书法的主要发源地,中国文字与书法发展于此,目前所见的安阳殷墟甲骨文,是公认的、成体系最早的中国文字,凝聚了中华文明的根和魂。”2025年河南省两会期间,河南省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洛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刘灿辉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河南文旅凭借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屡屡“出圈”,像洛阳满城汉服热,以及“王婆说媒”带火开封文旅等现象,都是生动例证。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作为河南十大战略之一,备受瞩目。而书法,作为中原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重要核心,如何与文旅文创深度融合,催生出新业态、新产品,成为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
“河南身为文物大省、考古强省,坐拥丰富的优秀文物资源。然而,全省在文创研究与开发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刘灿辉表示,建议河南博物院、地方博物馆及相关文创机构,应积极向省外、国外的优秀博物馆学习取经,如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学习其开发经典文创产品的经验,打造销售“常青树”或“网红”文创产品。
同时,可将文创产品与艺术专题展览有机结合,借助大型专题展览的影响力,带动文创产品的开发,衍生出更多创意十足的产品。例如,2024年上海博物馆举办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截至去年11月底,文创销售额突破1.4亿元,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此外,文创产品开发推广和销售方面要更加注重青少年市场,强化针对青少年的系列文创产品和创意开发,打造出青少年喜爱的文物文创产品,让文创消费呈现年轻化的势态,让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落地生根,潜移默化做到文化传承与发展。”刘灿辉说。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淀。而河南,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书法文化源远流长,自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起,便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河南在中国书法史上的这一地位,利用好书法的历史文化资源,把它发掘好、利用好,实现多方面的文化价值。”刘灿辉表示。
在刘灿辉看来,央视近年来推出了《跟着唐诗去旅行》《宗师列传·大唐诗人》栏目,是文化融合文旅的探索之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书法家协会推出的大型书法文化类季播电视节目《中国书法大会》,深入挖掘书法文化,全景展现源远流长的汉字发展史、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史。河南也可借鉴这些经验,推出《跟着书法去旅行》或《中原访碑之旅》等特色栏目,打造“全国书法中原行”等精品文旅路线,塑造新的文化热点,推动书法文化进一步“出圈”。
“同时,我们应不断地加大对河南省出土书法文物文献的开发利用,让书法文创不只停留在卖书和一些简单的文创产品上,而应该利用高科技、新媒体等媒介设备,开发出人民大众更加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刘灿辉说。
此外,刘灿辉还就开展全省景区匾额楹联文字与书法应用普查提出了建议。
来源:大河财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