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跃勇同志是民盟洛阳市实验中学支部的一名普通盟员,52岁,今年8月底开始到栾川县石庙初中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在支教学校,孙跃勇同志担任了繁重的教学工作和行政工作,用自己朴实无华的行动,彰显了民盟的社会责任感和风采。
——民盟实验中学支部
支教随感
民盟洛阳市实验中学支部 孙跃勇
2017年8月,当听说今年教育局有到农村支教一年的名额后,我马上报名,非常渴望去为农村学校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8月31日早上接到学校的通知,我被安排到了栾川县石庙初中。当天下午,我背起行囊按时到达支教学校报到,将要在此度过整整一年的时光。
栾川石庙初中地处大山之中,离栾川县城大约十几公里,学校规模不大,占地约二十亩,在职教职工约40人;学生总共约500人,分三个年级,每个年级约4个班。下乡以来,感触颇多。
首先是紧张的作息时间:
每天师生要上13节课,从早上5:40开始上课,到中午12:00结束;下午从1:30开始,到晚上8:40结束。中间除了短暂的吃饭时间外,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我被安排教初二2个班物理,每周10节课,另外兼任一些行政事务,每天需按时给全校学生发放营养餐(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营养补助政策);每周还要进行安全值班,主要检查各任课老师是否按时到岗,维护学生安全等。老师和学生相当于军事化管理和生活。
其次是艰苦的生活条件:
学校的早晚餐每天基本是老三样:馍(白馍)、菜(土豆和包菜)、汤(玉米糁汤),有时一天三顿都是馍、菜、汤。平时在家只吃一个馒头的我,在这里能吃两个馒头,因为是大锅饭,没有油水。由于石庙镇很小,全镇总人口才2-3万人,镇里没有一间像样的饭店,也没有繁华的街道和商业。如果想要改善伙食,只能等到周末到县城去。另外石庙初中地处大山深处,空气温度要比市里低3-5度,多次晚上被冻醒。这里生活单调,没有电视,手机信号时有时无;镇里没有澡堂,洗澡还需要到县城去;周末若想回家,来回需要一天时间,感觉非常不便。
再次是学生的生源质量:
石庙初中的学生来源于石庙镇下辖的十个村镇,学生家长大多务农,或出去打工。许多学生基础较差,有的学生竟然不会写自己的名字;有的不会算术中的乘除法,一道简单的计算题,会出现理解错误、计算错误等一系列问题。
支教生活,有苦也有乐,有困难更有希望。大山深处空气新鲜,环境安静,农村孩子淳朴厚道。孩子们的纯真善良,渴求知识的眼神和对未来的向往,都是我工作的动力。
在今后的支教工作中,我将竭尽所能,用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追求,用一位盟员的社会责任感,去帮助大山中的孩子们,力争为我国农村的教育事业奉献出一份力量。